
2004年,當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始開設物流專業時,老師們何曾想過會出現一個叫萬里的畢業生。
2009年,當因為起薪只有600多,一同進公司實習的同學跑得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萬里何曾想過,12年后,他將成為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么蜂鳥即配事業部高級總監。
萬里,一位1988年出生于淮安金湖的不起眼的小伙,深耕物流行業,借助十多年的摸爬滾打和凝眉思考,竟完成了從初級“打工仔”到蜂鳥即配物流供應商管理“總舵手”的嬗變。

在第十二屆中國電子商業物流大會暨
2021中國同城即時物流行業峰會上發言
一、有個專業叫“物流”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出現了“物流”這個概念,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被稱作“物的流通”。七十年代之后,日本逐漸用“物流”一詞取代了“物的流通”。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消費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是“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之間”的精細化管理,被稱作是繼降低物料成本、降低人工成本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
2007年,高中畢業的萬里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聽姐姐說有位同學在蘇州做物流,每月工資可以有2000元,就在志愿表中寫了“物流”兩個字。他不曾想,所謂事業,就是從填寫這兩個字開始的。
采訪萬里,專業性概念很多,什么“位移與存儲”“虛擬性服務”,什么“信息化高效運作管理”“半日達”“即時送配”……其實我最感興趣的,是他畢業后的經歷。

體驗外賣小哥的酸甜苦辣
二、打工,從管理倉庫一直打到每年可運作天文數字的業務資金
2009年9月1日,萬里開始進入專業實習階段。他到做公路干線運輸的國內某物流公司的常州分公司管理倉庫。由于物流行業人員起點低,起薪也低,每月600多元的收入,用來租房、吃飯都不夠,這跟萬里的期望值相距甚遠。他還經常要幫著搬運貨物,這種初級“打工仔”狀態,磨練著他的心性。一同進公司的同學,跑得只剩下他一個人。面對公司每天進庫入庫、來來回回的車輛,他的心也不免來來回回動蕩。物流專業的施新平老師鼓勵他:“物流行業起薪低,但并不表示沒前途,將來的收入一定不會低?!?/span>
其實,萬里也是這么想的:古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發展至今,整個地球不管白天黑夜,都有物流車隊或者快遞小哥如水般串流,形成了地球另類不息的脈動;連闡釋未來世界的科幻片中,都要搬運物資——物流行業,千年不衰。萬里用自己專業的眼光,穿透時間,努力去看5年后、10年后的自己。只是他沒料到,他的想象,遠遠落后于他實際的發展速度和高度。
半年后,他到了該物流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又過了一年半,他去了1號店總部,在知名電商公司做物流;2017年3月,他去了餓了么成為蜂鳥配送的配送管理負責人;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螞蟻金服收購餓了么,萬里開始在“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價值觀的驅動下,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2021年,萬里升任餓了么蜂鳥即配事業部業務負責人,成為餓了么物流供應商管理“總舵手”,總領著巨大辦公樓中整整一層樓的辦公人員,每年規劃、運作著天文數字的業務資金——而這一層樓面的辦公人員,通過電腦牽引著全國各地巨大的物流、快遞網絡……
“如此天文數字,我能不能在文章中說一說讓大家有點感覺?”我征詢萬里的意見。
“不可說,不可說!”萬里用談玄之語笑呵呵地拒絕了我的要求。
萬里這樣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高度,實在有點不可思議——能攬下這么大的“瓷器活”,他手中究竟握著怎樣的“金剛鉆”?

培訓員工(之一)

培訓員工(之二)

培訓員工(之三)
三、嬗變,緣于他從不停息的思考和探索
2017年入職餓了么之后,萬里接連獲得晉升,不到5年的時間成長為蜂鳥即配供應商管理業務總負責人。在阿里巴巴的技術等級中,某個高檔次級別被稱作是“打工者的頂峰”,網上號稱“唯有各路科研大牛進阿里才能獲得的級別”;而萬里的技術級別和崗位,比這個級別還要高一個等級,被研究阿里巴巴內部技術職級的社會人士稱作是“夢想中的夢想”。
“夢想還是應該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其實萬里最初沒有這么高的夢想。萬里的專業老師施新平告訴我,萬里在校時成績平平,沒見他有過什么出色的表現,但感覺他好思考,想法很多。好思考者應該好讀書,那就聊聊讀書吧。但萬里說,畢業后的前十年,他很少翻看專業書,他的時間主要在研究和思考物流行業最前沿的問題,設計物流行業最前沿的方案,解決物流行業最前沿的難題。
在他看來,書本所說,都是已經解決了問題的前人經驗,并不一定能解決大數據時代的物流當下的問題。當今時代的物流弄潮人,始終應該是發現未知領域,挖掘未來空間,創造知識的人。他用敏銳的目光在物流的世界逡巡,一旦發現可能存在的新的服務增長點,就會使出渾身的解數、集中全部的智慧去進行開拓性思考研究,然后拿出(1)研究報告,(2)調研報告,(3)項目規劃,(4)實施方案,(5)操作細則(或行動細則)——大學校園里進行課題研究的大學教授們做完第一步,基本就“荷戟獨彷徨”了:他們或者四處尋覓投資商提供自己的思路,在投資商的支助下才能編制、實施自己的方案;或者守株待兔等待投資商慧眼識珍珠;最無奈的就是孤芳自賞,讓思路和方案成了“屠龍技”——萬里不是這樣。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和項目規劃僅僅是他前期的工作,他的重點是要讓這些方案落地。他要建立專門的體系,將自己的方案轉化為實際的增長勢能。而這個時候,平臺型公司具有的人員、技術、場景及資金優勢,讓他如魚得水。這樣的逡巡、思考、研究、設計以及組織實施的過程,促成了他從初級“打工仔”到蜂鳥即配物流供應商管理“總舵手”的嬗變——這不是簡單的量的提升,而是類似于一種元素通過核反應,轉化為另一種元素。通過這種嬗變,他把初級“打工仔”和物流供應商管理“總舵手”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而這一切,緣于他的“思考和探索”——這種從不停息的“思考和探索”,才是他得以“攬瓷器活”、敢于“攬瓷器活”的“金剛鉆”。
“你的級別和年薪,我能不能在文章中明確說一說讓大家有點震撼感?”我再次征詢萬里的意見。
“不可說,不可說!”萬里再次用談玄之語笑呵呵地拒絕了我的要求。
盡管他的職級“不可說”,但我的提問仍然緊扣他的職級:“你的職級,必須具有‘行業影響力’,而且必須具備‘有行業影響力的成果’。你在全國物流行業有怎樣的影響力?你‘有影響力的成果’是什么?我想,所謂‘行業影響力’,總不至于僅僅是跟物流行業的‘大佬們’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在全國性物流研討會上作為嘉賓發發言吧?”我的提問咄咄逼人。
萬里被公司某職能部門定義為“即時配送領域的先行探索者”,他究竟探索出了什么成果?45分鐘之后,他要去主持一個全國性的視頻會議,我得利用這段時間釋疑解惑。

萬里作為嘉賓參加中國同城即時物流行業峰會
四、家人幫著發傳單,“小區雷購”模式橫空出世
2015年,O2O之火席卷行業。所謂“O2O”,是指線上營銷、線上購買或預訂(預約)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的營銷模式。而生鮮領域,成為O2O的試驗田。
在傳統的網絡銷售中,生鮮因為損耗高、配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也居高不下,生鮮電商多是以“進口”、“有機”等高單價產品主打。一家專門做生鮮的電商有個公開的數字,每一單宅配的冷鏈物流成本超過30塊錢。而知名網商1號店2014年率先推出了“小區雷購”,不僅可以供應魚肉蔬菜等各種生鮮商品,居然還能免費送貨,最快的送貨時間甚至只要20分鐘——雷者,雷電也,比喻像雷電那樣速度飛快。這一系列改變,源于“小區雷購”App中的商品,不需要長途跋涉多次輾轉,因為貨物倉庫已經前置到了你的小區附近。2015年2月5日的《北京商報》報道說:“‘小區雷購’是1號店手機App上提供的一款社區商品搶購服務,用戶打開1號店App,根據定位,就可以購買到低于1號店網上超市價格的商品。‘小區雷購’在京已經覆蓋了23個站點,并在天通苑開出首家‘體驗店’。普通的站點只是配送和倉儲,而體驗店有物流集散點、顧客提貨點和社區營銷點三個功能。在北商商業研究院方面看來,新的市場環境帶來的消費習慣改變,讓社區O2O成為業界公認的大蛋糕。”
時至今日,小區團購、生鮮前置倉已經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很多網商包括叮咚買菜、美團、盒馬鮮生都采用了這一模式,而這一模式的始作俑者,竟是此刻坐在我面前、個子不高的本文主人公——萬里。
2014年,當時在1號店任職的萬里策劃了一個項目:通過物流末端推動物流前端的改革——將倉儲前置到居民小區密集地段,讓居民能夠網購生鮮產品(包括其他平時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并能快速收到商品。方案制定后,他先在上海蘇州河邊的特大小區——有3300多住戶的中遠兩灣城,選擇其中的西區進行試點,然后再擴大到東區。線下宣傳推送環節人手不夠,他把父親和妻子動員過來幫著發宣傳單。大熱的天站在太陽底下,被1號店一位副總看見了,副總特批他招收部分放暑假的大學生幫著發單子。初見成效后,1號店開始重點推進,“小區雷購”影響迅速擴大,直接推動了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于是,“即時配送”這一新概念誕生了。萬里認為,是“懶人經濟”和“生活快節奏”促進了即時配送物流市場的發展,中國即時配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各大平臺提供的便捷到家服務。
當物流界的這匹黑馬橫空出世,急需人才的網商和物流公司不淡定了,有的開出了跟萬里當時年薪相比將近4倍的待遇挖人。

因為萬里設計出了“小區雷購”,萬里成了1號店內刊的封面人物

接受上海電視臺采訪
五、他將人生設計成了一臺跑步機
萬里,每天早晨6:40起床,8:00不到出門,9:00到公司,9:30開始組織或參加各種視頻會電話會,陸陸續續開到晚上10:00。開會,成了萬里的主要工作方式。他通過會議了解全國各地情況,通過會議協調全國各地工作,通過會議進行集體“頭腦風暴”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通過會議將自己最新的思考傳達給大家。公司蜂鳥即配的網絡遍布全國,與萬里身邊近百號現場辦公人員的工作相鏈接。全國蜂鳥即配的工作運行,既發軔于他的部門,又在他這里閉環。萬里,每天都在體驗飛翔的感覺。
他說他腦神經的溝回,一半時間在處理當下的問題,還有一半時間在思考和處理半年乃至三年后的問題。他帶著團隊在研究顧客的需求,甚至是研究幾年后可能出現的需求。很有意思的是,2009年萬里進入天地華宇從事基礎物流時,從商家到客戶之間的物流時間是5天;2014年加盟1號店,物流時間縮短到了2天;2017年入職餓了么蜂鳥配送,物流時間縮短到了1小時;2018年餓了么蜂鳥配送升級為“餓了么蜂鳥即配”,即時物流實現了分鐘級配送。萬里的發展,與行業同頻共振,他成了傳統物流向供應鏈演進前沿的弄潮兒。
告別蜂鳥即配上海總部時,我突然注意到他公司樓下健身房里的跑步機——萬里,把自己的人生設計成了一臺跑步機:只要你邁開步子,其整個系統便會隨著你有條不紊地前行。生命在于運動——肢體需要運動,思維,更加需要運動。唯有思維的運動,才能完成從初級“打工仔”到蜂鳥即配供應商管理“總舵手”的嬗變。(審稿/檀祝平、邱程、李穎)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江蘇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產業與供應鏈專家沙志平先生,以及從事現代物流管理研究的南京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志華教授提供了專業解讀,在此表示衷心感謝?。?/span>
所屬二級學院:經貿管理學院
專業:物流管理
班級:07物流管理332
班主任: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