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吳傳權老師之前,張傲從來沒想過,從中職學校考入高職院校的他,還可以留校當老師。
如今,1999年出生的張傲已經是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有著3年教齡的年輕教師。他說,是吳老師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依靠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成就閃閃發光的自己。
熱愛,讓吳老師“無所不能”
“‘85后’的吳傳權老師是我的偶像。” 張傲說,“吳老師不僅是數控高手,更是冠軍導師。在我的印象里,專業方面的問題沒什么能難住吳老師,他讓我真切地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熱愛和專注,讓他變得‘無所不能’”。
“無所不能”的吳老師,疊加的“榮譽buff”可謂是數不勝數。他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技術能手、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江蘇輕工工匠、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常州市青年崗位能手……任教以來,一次又一次的技能大賽有他參賽的身影,一份又一份的獎狀見證著他的努力。
“吳老師對我職業技術教育方面的影響深遠而顯著。他不僅傳授了專業的技術知識和實踐技能,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讓我深刻理解了‘知行合一’的真諦。”張傲介紹,剛剛接觸到數控專業的時候,自己和大部分同學一樣迷茫,不知道職業教育能否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后來,知曉了吳老師留校任教的經歷,看到了他苦練技能、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張傲心中的迷茫一消而散。
他說,“我也要成為吳老師這樣的人!”
他在,就有一種穩穩的支撐感
“吳老師是個‘細節控’,他要求每一步、每個環節都精準到位,必須做到‘零缺陷’。”張傲說,平時相處像鄰家大哥一樣的吳老師,一進了實驗室,面對著方方正正的機器,就變成了嚴厲的老師。作為數控指導老師,他嚴格要求同學們按規范操作,甚至細致到訓練時,每個人的站位與走動都要按標準執行,以減少相互間的擦碰,節省實訓時間。吳老師對待專業技能的匠心,深深地影響著張傲。
2020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裝備制造大類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賽項三等獎、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復雜部件數控多軸聯動加工技術一等獎、2023年江蘇省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制造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張傲的整個專業學習階段是由許多個職業技能比賽串聯起來的,而這些大大小小的榮譽背后,都不乏吳老師的身影。
2021年的一個下午,正在外實習的張傲收到了吳老師的信息,邀請他參加一場數控技術比賽。收到信息的第二天,張傲帶著對未知的期待和一絲緊張,回到了熟悉的校園,準備開啟賽前訓練。“那時我已經離開學校半年,對專業知識有些生疏,吳老師就坐在我的旁邊,從下午兩點一直到深夜兩點,耐心地指導我,隨時解答我的問題。”
張傲說,“吳老師在,就有一種穩穩的支撐感。”
傳承,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循環
被陪伴過一程,那影響的漣漪卻播散許久,在張傲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在多年后推動張傲走上了與吳老師相同的職業道路——成為一名教師。
正如一顆子彈在槍膛中待發,吳老師的教誨和榜樣的力量,在張傲心中悄然積聚了多年。接過了那份沉甸甸的接力棒,他現在也在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編織夢想、傳遞知識,就如同吳老師當年對他所做的那樣,在教育的大道上昂首前行。
“吳老師注重培養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現在,我也會注重幫助學生培養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他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探索和學習,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自己有限的作用范圍內,張傲希望,能夠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自己和外界,從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情感、心靈與知識的養分,在板結的社會土壤里幫助他們松動出一絲縫隙。“讓他們認識自己,找到更多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
多年前的教師節,張傲和同學們一起細心挑選了一份禮物,送給了吳老師。那天,吳老師的眼中閃爍著喜悅和欣慰的光芒,他珍重地收下禮物并溫和地說了聲“謝謝”。在又一個教師節到來時,張傲從學生手中接過了一包大白兔奶糖,那一刻,他的臉上也綻放出了如同昔日吳老師那般的笑容。這份簡單而真摯的心意,如同一道時光的回響,勾起了他心中無盡的回憶,也激蕩起了當年的情感回音。
張傲說,“原來,愛與被愛,教與被教,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循環。”(審核:季華、戎曉云、李穎、楊曌)






